浏览器运行环境异常,请检查是否开启本站的JavaScript权限或下载最新版浏览器
Logo
综合
文章
圈子
帮助
签到
创作
极速下载
资源区
学习区
专栏区
无标题文章
按赞
反对
评论
收藏
分享

农村的鸡鸣声

专栏区-杂文
0
2k
  老屋、炊烟、鸡鸣声,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对此一定不陌生。
  对于前两者我印象不深,只有鸡鸣声还记忆犹新,那是家中的一只雄鸡每天会“准时”地啼叫,对于这只雄鸡,我记得和伙伴们还时常捉弄它,追着它四处跑。
  老家房前屋后不少住户都饲养着鸡,每天三个时段(早、中、晚),头顶大红冠的雄鸡都会啼叫与打鸣,一只叫了,另外几只也跟着节奏,声音时而东,时而西,连续不断(说明雄鸡数量比较多),“喔喔喔”,时间约五六秒的样子。
  都说“金鸡报晓”,虽说是一种说法,但丛中蕴含着道理,一般认为雄鸡会啼叫与打鸣,认为有用处,都把它当作宝,大概在钟表尚未出现之前,人们都是靠听鸡叫或看天来掌握时间,有时也很精确。
  以前,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养鸡的经历,我家也不例外,早在住朝东屋时就开始养鸡,地方在后半间,但数量很少,除雄鸡外,还有母鸡、鷴鸡(雄鸡阉割过后),白天放养在室外,任它们自由活动,而晚上一般都关在鸡毡(用竹㸞、木头制成,类似于现在的鸡笼)内,这原因主要有两点:“一是防止偷盗与丢失;二是到了冬季,容易冻死”,现在养殖户都集中放养在鸡棚或养鸡场,比起原先家庭散养,不仅场地有了扩大,数量也明显增多。
  另外吃食的方面也有不同,原先都吃大米、小麦、砻糠、稻谷、玉米粒等,现在都吃饲料为主。
  可以说,雄鸡还是腊月年底请神“缺一不可”的供品,在每年农历腊月二十日后,绍兴一带的水乡农村都会忙着祭祖请神,尤其是请菩萨,旧时对于除夕夜的拜天地(也称请天地菩萨、请大菩萨,鲁迅先生笔下称作“祝福”)很讲究,因为这是天上地下的诸神各佛们都要来享用,我这里说的只是普通的请菩萨,在四方形的八仙桌上要摆放一条黄鱼鲞(生)、一团猪肉(熟)和一只雄鸡(熟),另外再放几块豆腐干、一把刀(刀上撒些盐)作为祭品,然后插香点烛烧元宝(或佛纸),并倒上茶水或黄酒。
  为了迎接“年终大典”(鲁迅语),有些甚至都把自家养了一年的报晓鸡宰杀了供奉菩萨,等到年初再养,然后年底再杀,请菩萨仪式结束后,用蚝油卤浸泡做成糟鸡,另外还有扣鸡等,尤其是扣鸡,与扣肉一样,是过年餐桌上一碗“必不可少”的菜。
  如今,随着老百姓生活条件的改善,住在农村的人数也逐渐减少,但养鸡的仍不少,不过都是一些年长的老人(想必是一直养,早成为习惯),每次回去,望着老屋旧址,回忆灶房的大烟囱,不免想起久违而又熟悉的鸡鸣声。
  若干年后,它将成为一种记忆。
评论区

这个up主感受到了孤独

logo
有维咔App就够了
随时随地发现资源,免去网页端烦恼广告
打开App
小窗模式
每日签到
历史记录
搜索内容
跟随系统
切换语言
寻求帮助
  • 扫码打开当前页

  • 扫码下载App